2023年11月17日下午,著名作家老藤受邀做客“中国作家公开课”,以“主题性创作解析”为题,为大家深度剖析了主题性创作的概念、价值、写法、突出问题和结构选择,探讨其一般规律。
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及国外多所高校中文系师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与众多文学爱好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课程。
徐宝锋老师首先介绍了老藤的成就与创作风格。他生于山东,长在辽宁,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工作,对国家发展和时代脉搏有着深刻洞悉。作为一位广受赞誉的作家,老藤先生的作品不仅斩获多项奖项,更是深刻描绘了大国精神和时代发展的缩影。
讲座伊始,滕老师以亲切的语调向在场的同学们表达了他与年轻一代交流的愿望,强调作家应该与年轻人多沟通,这既是汲取创作灵感的途径,又是感受生命力和青春力量的关键。
滕老师明确指出,主题性创作并非命题作文的简单衍生,而是围绕着蕴含深厚人文思想、体现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进行的深度创作。这种创作是对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文思想、民族精神以及历史变迁的挖掘。他以生动的比喻将主题性创作与大情节创作相联系,揭示了主题性创作在社会形态变革中的重要角色。
在深入讨论主题性创作的价值时,滕老师犀利地指出,它是对历史骨架的丰富血肉,是让人们更深刻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主题性创作能够放大重大事件的价值和影响,通过文学作品让历史事件的教训和经验得以传承,从而提醒人们避免历史的重复。
继而,滕老师将主题性创作与民族基因的传承和更新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主题性创作对于民族基因的传承和更新至关重要,是最重要的载体。通过文学经典传达历史和训导,主题性创作在传承民族基因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援引诸多文艺领域中经典作品传承与传播的例子,说明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主题性如何,都能跨越国界,为国家或城市带来尊严和荣誉。
滕老师进一步介绍了主题性创作的一般写法,诸如正面强攻、渗透智取、留白法和横向切片法等方法并探讨了其中的规律性要素。同时,滕老师也强调,对于作家而言,写作手法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写作方式与主题性创作的一般方法并不冲突,而好的创作总是有据可循却又突破一般方法限制的。
在互动环节,滕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主题性创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针对图解概念、结构单一化、语言类型化等问题,他呼吁关注创作过程中的细节表达,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徐宝锋老师总结了本次讲座。老藤先生深刻的见解、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让众人得以一窥主题性创作的重要性、写作手法和创作价值。他的言辞富有文学气息,为听众带来了一场文学的盛宴,同时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学期中国作家公开课将继续与《小说月报》合作,邀请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批评家走进课堂,与海内外、课堂内外的读者、译者展开对话,为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搭建活跃的交流平台,为提升我校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