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做客“中国作家公开课”,以“构筑文学的独有世界:向内与向外瞭望”为主题,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文学创作紧密结合,与在场的热爱文学的师生们共同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讲座由世界汉学中心国际写作中心赵晏彪主任主持,、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及国内外多所高校中文系师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与众多文学爱好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课程。
赵晏彪老师介绍了鲍尔吉·原野在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他的作品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被多次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和试卷,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广为流传,深受业界赞许,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21年度中国好书奖等重量级奖项。
原野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故事,进而深入到文学书写的核心——构筑一个独有的世界。他以多部文学经典为例,具体地诠释“独有世界”的内涵:这个世界既让读者感到熟悉,又充满陌生感;它不是简单地猎奇,而是深入挖掘人性与社会的复杂交织。原野老师直言:文学家之使命,并非在于倾注大量精力来陈述世人皆知的道理,而在于运用超凡的笔触,细腻地描绘那些寻常故事中的点滴细节,使之熠熠生辉,跃然纸上;这是作家独有的质询与思考过程本身,因而也是启发与触动读者心灵的关键。
原野老师进一步探讨了文学“独有世界”的来源:它源于人生阅历、美学修养以及作家对人生的独特追求。他通过生动地分析一系列经典案例向同学们讲解了何为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更加强调观察与想象的“底色”,即最终走向美的信念与态度。进而,原野老师直言“但凡接触到的,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不管否意被识到,因此对外部的信息要谨慎地选择与甄别”,他鼓励同学们多读经典、欣赏美的音乐和多种美的艺术,自觉屏蔽无营养的快餐文化,以此主动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积累优质的创作素材。
那么,如何构建这一独有的文学世界呢?原野老师认为,外部环境描绘、生活细节刻画与心理描写是三大基石,优秀的文学作品善于利用这些方式巧妙地组织各种元素,将读者带入一个独特而真实的世界。独特的语言无疑具有核心地位,它是具体的砖瓦,也是联结各种描写的纽带,故事的意义在独特的语言中得到富有风格特征和整体性的表达。原野老师又以陶渊明的作品为例,详尽地阐述了独特语言对于描摹人物思维特征、塑造人物立体形象的重要性,并提醒大家远离“陈词滥调”,勇于创造自成一体的文学语言风格。
赵老师总结了本次讲座,进一步为大家讲解了原野老师的重要观点。两位老师共同建议同学们要广泛积累知识、深入阅读经典、注重生活细节的观察与体验,并在创作过程中坚守良知和原则。
互动环节中,原野老师结合同学们的提问与自己的创作经验,有针对性地细致讲解了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的技巧。他再次鼓励大家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善于从中发现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原野老师的讲座如同打开了一扇窥探独特文学世界的大门,在座师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作家对生活的细腻观照与文学想象力的张弛之度,对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学期中国作家公开课将继续与《小说月报》合作,邀请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批评家走进课堂,与海内外、课堂内外的读者、译者展开对话,为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搭建活跃的交流平台,为提升我校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