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中国作家公开课》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主编、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徐坤为主讲人,以《神圣婚姻》中百态婚姻与时代潮涌撰写历程启示新时代小说创作应有的审美特性。讲座由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黄悦教授担任学术主持,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担任与谈人。校内外两百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全程参与了此次课程。
女性解放的路径不是寻找趋同
徐坤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职业发展,进而探讨了女性作家的身份和定位。言明自身文学创作的原始力来自成长过程中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的滋养;而作家梦想则发端于自身的学术背景和社科院工作的经历。在跨越世纪之交的文学生涯中,自己从“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始作俑者之一”身份认知出发,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揭示世纪末人文精神的衰落,探究知识分子的内心深处,记录下了普通人的情感波澜;后又转身离去,选择传递文学薪火的编辑工作。在新时代再而执笔,意欲撰写当下社会广阔生活中的纷繁巨变。
徐坤以《神圣婚姻》中的众生像为例,探索了女性解放的可能路径。女性解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进程,固守抹杀男女差异的“趋同”思路,是对女性特质的否定。在女性特质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对女性及其特质的价值重估,有助于加快女性解放的社会步伐。
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图谱与知识分子写作
贺绍俊以从《白话》到《神圣婚姻》的情节梳理为基础,结合多部女性文学作品,描摹出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图谱及话语表达方式。贺绍俊为与会者构建了徐坤女性文学的全图景:她在创作中融合了对社会问题、人性探索和女性主义的思考,并展现了对时代发展的关注,指出徐坤作为一个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作家,其常常展现出对流行事物的洞察力,具有批判性和乐观主义的作品,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徐坤在学术上的造诣,尤其是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面的建树为其女性主义写作提供了基础,使她能够深入探讨婚姻、爱情和人性等问题,书写多样化性别观念的碰撞和话语表达,映照出当代女性精神世界的衍变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徐坤逐渐从单一的女性视角拓展到对社会的关注,并对“知识分子写作”加以思考,将知识分子写作重新定义为需要立时代之潮头,为生民立传、为新时代社会发展贡献实际行动的写作。
女性精神世界的深刻与多样性的新时代文学书写
黄悦教授认为,徐坤既是文坛“常青树”的一员,又是“新时代”的作家代表,她的作品既反映出当下的社会问题,又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其文学形式充满活力,拥有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无疑是“先锋作家”的典范。
作为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开路者,从《狗日的足球》《小青是一条鱼》再到《厨房》,长久的创作不仅呈现出日益鲜明而自觉的性别关注视角,更展示出对女性主义文化理论的深刻认知与娴熟运用。其笔下文字宽阔、坚韧与力量,呈现了不同时期女性形象的嬗变,具象地描述了女性主体意识和时代整体性之间的密切勾连。徐坤对社会和生活始终保持着敏感性,关注、研究和思考。在充满同理心的观察中,她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描绘,大大拓展了当代文学中现代女性生命体验的丰富度、情感认知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维度的多样性。
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中,中国政法大学元轶教授现场听讲并发表感想,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他们从书中百态婚姻的故事切入,或就恋爱与婚姻的意义与社会功能展开思考,或对女性群体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加以探讨,或对权力地位与人生意义之关系、人文学科的社会价值等方面做出深思、提出问题。徐坤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为基础,以深邃的思考回答了听众对生活审视和文学理想的追问。守护、启发,她以文学与创作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成为文学新生代的共鸣。
本学期中国作家公开课将继续与《小说月报》合作,邀请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批评家走进课堂,与海内外、课堂内外的读者、译者展开对话,为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搭建活跃的交流平台,为提升我校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