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疫情缓滞期后,中外教育合作目前正在逐步恢复,全球人文交流事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应哈佛中国论坛组委会邀请,校长刘利日前出席第26届哈佛中国论坛。
第26届哈佛中国论坛现场
哈佛中国论坛是中美对话的有效平台,在中美人文交流领域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往届嘉宾包括秦刚(中国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会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HenryPaulson(美国前财政部长)、KevinRudd(澳大利亚前总理)等。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更多关注,哈佛中国论坛自举办26年以来,于本届首次开设国际中文教育板块,刘利校长作为迄今为止的第一位中国高校校长受邀出席论坛,与廖岷(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赵小兰(美国前交通部长)、方大为(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等近百位国际嘉宾一起,在推进中美文化深度互解、创新新时代务实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刘利校长的此次哈佛论坛之行时机特殊、意涵丰富、成果丰硕。
刘利校长在会场
一是表达了新时代中国高校的发展态度。国际形势多变的背景下,美国中文教育、孔子学院发展面临不同程度的停滞。刘利校长在题为“以文化理解重塑我们世界的灵魂”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文化理解的前提是语言互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媒介;文化理解的渠道是人文交流,人文交流的核心在于沟通互解;文化理解的归宿是文明互鉴,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学习和借鉴将实现文明的包容互鉴,并列举了在这三点上所取得的务实成绩,强调了在突破中美中文教育、人文交流发展困境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刘利校长在哈佛中国论坛做主旨报告
二是推进了中美汉学与中国学的务实合作。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是美国东亚研究、近现代中国学研究的先驱,其对华研究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历史、社会状况各个方面,且研究趋势始终与现实政治挂钩,费正清中心的学者对美国对华决策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此次论坛期间,刘利校长与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哈佛中国基金会执行董事艾鼎德女士深入座谈,介绍了中国目前的汉学和中国学研究概况,介绍了作为国内第一所开设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高校的顶层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艾鼎德女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就推进中美汉学与中国学的务实合作提出了相关建议,相信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合作将对中美汉学发展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刘利校长与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哈佛中国基金会执行主任艾鼎德会谈
三是促进了中美精英青年的深度互解。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成立于1994年,是哈佛大学最大的学生组织,辐射哈佛中国学生学者3000余人,也逐渐成长为美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学生学者组织之一。刘利校长高度赞扬了哈佛中国学联主席MaxHorne、AnzuShen在推进中美互解方面的成绩,并提出加深中美精英青年的深度互解,如通过奖学金项目到北语进修、通过短期研修项目到中国走走看看,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MaxHorne表示,他有很多或在北语进修、或参加“北京书院”项目的同学,对这所“小联合国”的国际视野表示钦佩,希望能够合作为哈佛学子、为美东地区学子提供更多的行走中国的机会,深度理解中国。
四是拓展了中美教育交流的务实项目。近期中美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在逐渐恢复。在未来发展方面,今年3月,北语与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召开了“ChatGPT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中美参加人数达23000多人;在实践教学方面,北语与北肯塔基州政府以及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等开展教育交流合作,重点培养当地中文教师,合作编写中文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刘利校长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多位参会代表深入交谈,在加强美国本土中文师资建设、中美高校学生交换、学者交流、丰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拓展了多项务实合作。
代表团合影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建校60余年来,始终践行这一精神,在美国中文教育、中美高级别人文交流领域做了系列务实工作,如培养了9000余名知华友华的美国毕业生;与美国卡特中心联合举办刘延东前副总理启动、卡特前总统参加的中美教改论坛;与哈佛大学合作创建“哈佛北京书院”项目,在15年里为超过1300名美国青少年提供了学习中文、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与平台等等。未来,借助哈佛中国论坛的平台契机,北语将进一步围绕中美合作设立新的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加深汉学及中国学研究合作、促进北美地区汉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中美高级别人文交流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