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与埃及建交65周年,10月13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首席专家徐宝锋教授特邀埃及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MahmoudAllam先生开展学术对话,在三个小时的对谈中,双方对中国与埃及的文化交流史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徐宝锋教授表示,中国与埃及的交流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个文明古国无论从历史发展及思想观念上都有着共同特点,这也为中埃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加强文化合作及学术界保持长期交流打下坚实基础。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也是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和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典范。
MahmoudAllam先生曾在2005-2009年期间任埃及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对中埃文化交流有非常独到的见解。MahmoudAllam先生非常赞同徐宝锋教授的说法,他认为历史上埃及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也为中埃展开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中埃友好关系在世界外交关系上具有示范性作用,埃及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双方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捍卫国际秩序及主权完整。埃及非常的欣赏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疫情期间,中埃更是彼此扶持,肩并肩渡过难关。
二、埃及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及中国人民有非常正向的、高度的评价。中国的崛起对于东方文明的崛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对中国充满信心。
三、中国文化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包容性和普适性,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文明基石。其中语言人才的培养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近些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国际汉语人才,这也为中埃加强文化包容和合作输送了翻译力量,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埃文化交流与传播,更是得益于他们。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埃及学习的,未来我们要不断加强对话。
此次访谈是《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一带一路”的学术建设和汉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旨在通过把握汉学家亲历和在场的中文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经验基础上,梳理出清晰的中文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对中文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轨迹展开全面深入研究,建立资料齐备、动态响应的中文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图文影像数据库。
人物小记:马哈茂德•阿拉姆(MahmoudAllam),2005-2009年任埃及驻华大使,曾任埃及驻美国纽约总领事一职。2010年至今,但任内阁部长国际合作顾问、欧洲-地中海合作国家协调员、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中国研究股协调员)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