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洱谈《红楼梦》的启示:言尽而意无穷-一带一路研究院-世界汉学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中国作家公开课》 | 李洱谈《红楼梦》的启示:言尽而意无穷

【来源:一带一路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1-06-16 】

2021年6月11日下午,“中国作家公开课”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讲,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带来了题为《<红楼梦>的启示》的演讲,教授、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参与对谈,路文彬教授主持本讲课程,程娟教授、李玲教授、罗卫东教授、黄悦教授、赵冬梅教授、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副主编徐福伟等专家学者出席讲座,校内两百余名师生参与课程。

李洱先生首先从《红楼梦》一书的重要性讲起,认为《红楼梦》代表了我国长篇叙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引述刘再复先生的观点:中国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脉,犹如动脉和静脉。动脉重秩序、重教化、重人伦,以“四书五经”和孔孟之道为代表;静脉则重自然、重自由、重个体生命与体验,以老庄为代表。《红楼梦》属于静脉,是静脉中的集中代表。它上接远古神话,下启“五四”传统,兼具传统底蕴和现代元素。《红楼梦》开篇以《山海经》讲起,以神话带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蕴与深远意趣。作为白话小说,它下启五四,具有许多现代性的元素。

李洱先生从脂砚斋所说的“两山对峙”入手讨论了《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在《红楼梦》里,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人物形象、价值追求是对峙的,除了人物的对峙之外,还有真与假、正与反、荣与衰、兴与亡等对峙。“两山对峙”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脉络结构。

接着,李洱先生分享了《红楼梦》带来的一些启示。他认为,曹雪芹未完稿的《红楼梦》也成就了《红楼梦》,因为其蕴含的思想是问号而不是句号。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现代小说都可以被视为成长小说,根本任务就是探索人生的情感与精神成长。对于“贾宝玉长大之后如何”这个问题,曹雪芹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这种开放性直接通往现代文学的一大主题。《红楼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可见一斑。在整个现代革命史上,在建设新中国的征途中,那些奔赴延安、东渡日本的无数革命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贾宝玉这一人物长大后的可能。

对谈环节,梁晓声教授从自己的阅读和创作体会回应了李洱的演讲,特别肯定了《红楼梦》描写日常生活、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功底。他谈到,《红楼梦》没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那种波澜壮阔、大起大伏的故事情节,但从对日常生活、起居住行等细节的描写中可见作者揣摩日常精准的观察力。路文彬教授谈到《红楼梦》的书写是否属于个人完成还有待商榷,他认为《红楼梦》在传抄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人的加工与改写。

最后的问答环节,在场的同学们与同台的三位作家、学者展开交流,开启了一场有趣的代际对话。同学们就《红楼梦》的小说结尾与开篇判词的关联性、《人世间》的群像叙事描写有无受到《红楼梦》的影响、青年的“成长”与时代主题、作家创作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了积极的提问,三位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经验与阅读感受一一回应了同学们的问题。

至此,由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联合推出的通识课《中国作家公开课》第一期圆满结课,该课程汇聚当代代表性作家、学者和各国翻译传播菁英,不仅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对当代文学的认识度和参与感,也为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搭建了良好的对话交流平台。


Baidu
map